今天来哔哔一下,为何迪士尼做不好游戏。
大家都知道,迪士尼在电影方面,很牛X。
比如刚上的《无敌破坏王2》,
不到一周,全球票房8.76亿人民币,豆瓣8.4分↓↓
可是和电影相比,迪士尼在游戏开发方面弱爆了……
同样都是电影大厂,
暴雪(误)做出了暗黑、魔兽之类的大作,
而迪士尼有钱、有人、有IP,
结果做出来的游戏,基本都是“小打小闹”。
迪士尼对游戏的热情一直很高,
大家看看它的小弟,卢卡斯影业的《星球大战》,
一年给EA赚了多少的钞票!
所以,在过去这些年里,
迪士尼一直想自己开发游戏。
甚至收购了至少6家游戏公司,
其中就包括卢卡斯游戏,雪崩工作室等等。
结果!裁员的裁员,关闭的关闭……搞得一团糟。
如今只能把IP授权给其他游戏公司来刷存在感。
事情还得从上世纪80年代说起。
当时的迪士尼,已经踏入了游戏业。
帮它敲开大门的不是那只家喻户晓的米老鼠,
而是一只叫罗杰的兔子↓↓
↑↑《谁陷害了兔子罗杰》
这是迪士尼在外部开发人员帮助下,
开发并发行的第一款游戏。
一发售就成功卖出25万份。
↑↑它是一款由同名电影改编的动作冒险游戏
这次尝试,让迪士尼尝到了开发游戏的甜头,
于是它又推出了《极限之岛》和《过山车》,
都受到了不少玩家的欢迎。
《极限之岛》还被评为当年的年度最佳模拟游戏↓↓
↑↑《极限之岛》是一款3D极限自行车游戏
但随着游戏部门越来越成功,
公司内部的矛盾也慢慢浮现了。
高层希望获得对游戏部门更强力的控制,
开始对游戏开发指指点点。
但游戏部门却认为开发需要自由,
并不完全服从他们的要求。
最终的结果就是——
高层强迫游戏部门不许开始任何新项目,
直到双方达成一致为止。
甚至取消了他们花2年时间开发的《幻想曲》↓↓
↑↑迪士尼的《幻想曲》,最终授权给了世嘉
其实,意见不合,不是最大的问题,
更致命的在于迪士尼丝毫不愿冒险。
在总部的强压之下,
一年之内,许多游戏部门的员工都出走了。
眼看着迪士尼就要砍掉整个游戏部门时,
一款叫《阿拉丁》的游戏改变了它的想法↓↓
《阿拉丁》也是迪士尼授权给世嘉的游戏,
但迪士尼的动画师参与了游戏开发。
这款游戏大卖400万份,
大约是同年发售的《洛克人X》的四倍!
这让迪士尼再次意识到了,
开发游戏好像“大有钱途”。
随后,迪士尼组建了“迪士尼互动”,
决心在游戏领域干出一番大事业——
他们不仅发行了《狮子王》在内的一系列作品↓↓
还第一次从外部收购了新IP——《奈德梦游记》↓↓
为了扩大业务,甚至聘请了专门的员工,
让他们负责寻找游戏开发人才。
看起来一切都进展得十分顺利是不是?
然鹅,关键时刻迪士尼总部却突然变了卦!
因为,随着人力扩张、投入猛涨,
迪士尼的游戏开发成本一下子翻了四倍,
从一开始的不到200万美元,
暴涨到了高达800万美元!
做出的游戏又不一定能火。
这让原本下定决心的迪士尼突然“怂了”。
要不还是重点卖IP,躺着数钱吧?
首先在迪士尼眼里,
比起开发游戏存在的风险,IP授权的风险要小的多。
20世纪初,迪士尼就曾把版权授予SE,
合作推出当年火极一时的《王国之心》,
550万份的销量让它和《最终幻想》以及《勇者斗恶龙》,
一起成为了SE的三大经典系列,
也让迪士尼数钱数到手抽筋↓↓
↑↑《王国之心》
此外,迪士尼改变了财务管理方法,
以往是花多少都可以最后统一结算,
但现在却要提前申请开发费用。
这意味着,如果你要花一笔钱,
那你得先写文件,等上级层层审批,然后才能开工;
这样一来,麻烦不说,
游戏开发的预算也受到更严格的限制。
有人说,迪士尼在创作电影是一把好手,
对游戏开发根本一无所知!
而在哔哔君看来,并不完全是这样。
它也做出了很多名利双收的作品。
比如,《鳄鱼小顽皮爱洗澡》,
一推出就登顶了90多个国家AppStore游戏榜首。
仅一年全球下载量就突破一亿,
相当于每1秒就有3个人下载。
而与皮克斯联手打造的《迪士尼:无限》,
上市不到一年,
全球销售额就超过了10亿美元(近70亿元)。
↑↑《迪士尼:无限》
确实,这些好游戏帮迪士尼捞了不少金,
但从迪士尼的财报中我们可以很容易地看出,
和电影、主题乐园等其他主业一比,
游戏所属的互动娱乐根本就不值得一提↓↓
↑↑ 2015年迪士尼集团分业务营业利润结构图
说白了,迪士尼作为一家娱乐巨头,
它所追求的不只是赚钱,
而是用最少的成本赚最多的钱。
当手里有两个亿预算的时候,
既然能制作一个能赚10亿票房,
还可以赚取各种版权费的《冰雪奇缘》,
干嘛还要花那么大心思,
去做一款火了也可能赚得不多的游戏呢?
既然不愿意全心投入,
就注定了它无法成为像暴雪,EA那样的游戏大厂,
在全球游戏市场中分得一杯羹。
所以2016年,迪士尼干脆宣布,
彻底放弃了游戏开发这条道路,
专注于授权,既不用掏钱,又能赚钱,
也算是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