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2018年中国国际数字娱乐产业大会发布《2018年1—6月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到1050.0亿元,同比增长5.2%,整个产业依旧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势头,同时,随着游戏市场竞争的升级,游戏企业从“粗放式”发展转变为针对性和精细化发展。
报告给出了一组基本数据:2018年1—6月,移动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634.1亿元,占中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比重为60.4%;客户端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315.5亿元,占30.0%;网页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72.6亿元,占6.9%;社交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22.6亿元,占2.2%;家庭游戏机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4.2亿元,占0.4%。此外,上半年,中国自主研发网络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798.2亿元,同比增长15.1%;中国自主研发网络游戏海外销售收入46.3亿美元,同比增长16%。
移动游戏仍为增长主力
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移动游戏市场仍为整体游戏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在移动游戏产品中,动作角色扮演类、战术竞技类、回合制角色扮演类为实际销售收入前三产品类型。竞速类、射击类占比明显提高,竞速类产品得力于产品《QQ飞车》手游版上架,射击类则主要受《荒野行动》等产品的影响。
报告分析,细分市场的发展是移动游戏现阶段高速增长的重要因素。利用多年积累的用户数据,企业尝试根据不同的需求,为不同的用户定制产品,从不同用户群体、不同玩法、不同题材三个层面形成多样的细分市场。
客户端游戏步入“大制作”阶段
2018年1—6月,中国客户端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315.5亿元,同比下降1.3%。此外,我国客户端游戏用户规模1.3亿人,同比下降4.0%。
报告分析,受用户需求变化等因素影响,客户端游戏市场逐渐步入产品“大制作”阶段,运营上强调产品的长尾效应。一方面,产品精品路线强调画面的精致与玩法的可玩性,产品操作性强,玩法类型上偏向于竞技性或者强操作;另一方面,付费模式更强调长期收益,取代之前的“出售数值”玩法,游戏企业偏向于通过精品游戏的长期运营形成品牌效应,获取产品长尾效应。
小游戏取得爆发式发展
小游戏是游戏产业对用户平台创新应用的产物。借助这一平台所具备的优势,小游戏实现了用户的快速增长,数月间就接近整个移动游戏市场的用户。截至2018年6月30日,小程序中游戏产品累计超过2000款。小游戏用户性别比例平衡,接近1∶1;年龄方面,25岁以下用户占24%,25岁以上用户占76%。
报告分析,相比于普通游戏,小游戏具备进一步碎片化娱乐的特点,且不用下载与注册,点开小程序便能进行游戏,游戏门槛大幅降低,满足了不同用户的需求,一些平时较少或者不接触游戏的网民也因此成为了游戏用户。受此影响,小游戏中,女性用户、中老年用户都占据了较高的比例,拓宽了游戏产业用户覆盖面。
女性消费群体崛起
2018年,中国游戏产业消费群体出现新特征。1至6月,中国游戏市场女性用户消费规模241.5亿元,同比增长13.5%。
报告分析,受移动游戏发展带来的游戏便利性提升、门槛降低、普及面更广等因素影响,女性用户消费金额持续增长,女性用户消费潜力逐渐显现,成为推动游戏市场保持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
中国游戏用户规模变化(GPC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