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宇航局的触角不仅仅局限于几颗潜在的宜居行星卫星,其触角触及到了水星这样看似没有什么价值的行星。美国宇航局的科研人员,对信使号探测器的观测数据进行研究,对水星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推理和介绍。基本形成了水星进化的理论。这个内心液态铁的球体进化过程有助于让我们推测和了解地球的早期形态。
图中所示是水星歌德陨坑中的纹脊结构,目前科学家研究分析了水星的形成过程。
据美国太空网站报道,水星是太阳系最小的行星,非常类似于月球,像其它3颗类地行星,水星的内核被地幔和地壳包裹着。但是水星内核构成该行星大多数质量,其质量比率远超出太阳系其它行星,暗示着水星最初形成于混沌状态。
水星图像显示这是一颗表面覆盖陨坑的岩石行星,非常类似月球,在太阳系早期阶段,当这颗岩石行星形成不久,经历了持续猛烈的陨星碰撞,水星表面状态显示了许多陨星碰撞的证据。
2008年,美国宇航局“信使号”探测器抵达水星轨道,成为勘测水星卡洛里斯盆地的首颗太空探测器,卡洛里斯盆地是太阳系最大、最年轻的碰撞陨坑,其直径达到1550千米,被一个高度2千米的环形山脉环绕着。火山通风口环绕卡洛里斯盆地边缘,暗示着这一火山活动有助于水星的形成。
其它火山活动的证据还包括几个平原,这些平原地形存在最早期的碰撞陨坑,暗示着火山活动出现在很久的时期。然而,信使号探测器发现许多陨坑底部处于倾斜状态,卡洛里斯盆地底部部分区域高度已超过盆地边缘,这表明该盆地形成之后水星仍处于地质活跃。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行星科学家马里亚-祖贝尔(Maria Zuber)说:“水星现今仍处于活跃状态不是不可能的,我研究发现这种现象是极有可能存在的。”拉赫曼尼诺夫盆地是水星最年轻的碰撞盆地之一,形成时间仅有10亿年,其直径290千米,这个环峰碰撞盆地存在平坦平原底部,暗示着曾经有熔岩流动,水星最低点位于拉赫曼尼诺夫盆地之中。
除了证实水星存在早期火山活动,平坦的平原同时显示纹脊迹象,这是行星受到挤压作用形成的。科学家认为,纹脊现象很可能是行星内部冷却形成的,虽然一些压缩普遍存在于太阳系,但是水星的压缩现象较为显著。评估报告显示,伴随温度下降水星半径收缩了1-2千米。
虽然水星是太阳系最小的行星,但它是仅次于地球的第二颗最密集行星,科学家使用估算密度测量显示水星存在一个较大的金属内核,半径达到1800-1900千米,从地球的雷达图像显示水星内核是熔化液态,而不是固态。
水星内核的铁元素含量超过太阳系其它行星,科学家认为这些铁元素是早期阶段形成的,如果这颗行星形成速度很快,高温太阳将蒸发多数表面物质,仅残留一个薄地壳层。另一种解释是早期阶段水星体积较大,经历太阳系猛烈的混沌时期,大量的陨星碰撞剥离了水星外层物质,最终残留较大的内核结构。
水星铁内核产生的磁场强度大约是地球的百分之一,该磁场非常活跃,经常与太阳风发生交互作用,从太阳表面至水星表面形成漏斗式等离子体。太阳风捕获的氢和氦有助于水星形成稀薄的大气层。